华为张顺茂:城市数字化转型中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下一跳是什么?
文/邹沅铮
12月15日消息,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在上海城市峰会2020上表示,过去十年,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著,而在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当下,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跳应该是什么?
“未来城市应该演进成为一体化协同、能感知、会思考、可执行、可进化的有机体、生命体;不仅有脑,还要有眼、手、脉、心脏等整个一体化协同的智能体系,我们称之为智能体。” 张顺茂这样描述道。
他表示,具体来看,智慧城市包括四个部分:智能交互、智能联接、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。
智能交互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联接点,就如同立体化、能够全要素感知的城市神经元,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实时感知城市的运行状态,感知城市中的人和物,并与它们实时交互。
智能联接是城市的躯干,以5G、F5G、千兆WIFI为代表的新一代联接技术,让城市真正实现高速网络全域覆盖,真正实现万物互联,为千行百业的创新赋能。
智能中枢是城市的中枢和决策系统,包含一个混合云底座和三个使能:即应用使能、数据使能、AI使能。其中,通过应用使能,让开发者轻松开发应用,让新老应用之间实现数据互通;通过数据使能打通城市数据孤岛,实现全域数据共享和流动;AI使能是城市智能体的核心,通过AI技术和行业知识的结合,助力各行业的业务创新与决策。
据悉,今年1-9月,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逆势增长8.4%。同时,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,率先建成“双千兆宽带第一城”,实现5G城市全覆盖。此外,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,打造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与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,精细化、便捷化的民生服务加快落地。
在智能交互、智能联接和智能中枢方面,已经有了不少应用。
例如,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,如果12小时内水表读数低于0.01立方米,街道的“一网统管”平台就会接到报警,并将信息反馈给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,相关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情况。
张顺茂称,通过智能交互的这一应用落地,可以让老人安心,也让老人的儿女们放心。
除了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之外,还能解决一些城市的普遍问题。
例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,如果安排专人巡查,难以配置足够的人力。而现在市民可以用手机拍下单车违停照片,上传到12345热线系统来进行“报案”,系统使用AI、大数据技术,快速识别问题种类,并自动通知给对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理。
张顺茂称,这些应用都是为了实现让“数据多跑路”,让“市民少跑腿”。
此外,华为联合运营商助力中国宝武钢集团实现重载框架车无人驾驶,加载华为5G CPE和智能摄像机的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,通过5G网络进行实时高清视频回传,帮助运营中心对成品卷材的无人装载与运输进行集中指挥。
张顺茂介绍,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的应用,帮助宝武钢显著降低运营成本,人员配置已经从同等面积传统仓库的130人减至30人以内;提升物流运输效率,平均单卷作业时间为3分30秒,大大低于人工作业时间;而且也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安全事故。
据张顺茂透露,截至目前,华为在上海已布局2个研发中心和1个代表处,青浦研发中心建成后,将拥有5万名高端人才。与此同时,华为与超过1000家上海本地伙伴展开合作,在上海已支持超6万企业/组织上云、支持超3万5G基站建设等。据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指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华为对上海GDP总体拉动近千亿元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责任编辑:薛永玮